<center id="dj4n8"><s id="dj4n8"></s></center>
<center id="dj4n8"></center>

<center id="dj4n8"></center>

<center id="dj4n8"></center>

百歲楊絳:心靜如水過好每一天
發表時間: 2011-07-18來源:

 

楊絳先生(資料圖)

  錢鐘書的夫人昨日迎來百歲生日 遵照老人意愿 這一天一如往常 沒有儀式沒有慶祝

  我見到她之前,從未想到要結婚;

  我娶了她幾十年,從未后悔娶她;

  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。

  ——錢鐘書

  她是文學大家、翻譯巨匠,見證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華年代,也親歷了特殊歲月里的起起伏伏;她是錢鐘書的夫人、錢瑗的母親,也是千千萬萬讀者尊敬和愛戴的偶像。7月17日,她迎來自己的百歲壽辰。

1934年在北平(資料圖)

  她就是楊絳。

  留下“打掃戰場”的人

  7月17日,楊絳先生的百歲生日。遵照老人意愿,這一天一如往常,沒有儀式沒有慶祝。

  有記者前去探訪,一如既往吃了“閉門羹”。她的同事,也是工作中的后輩薛鴻時介紹,楊絳先生每天自己下樓已經有點困難了,就在房間里面鍛煉身體,往往凌晨一點才睡覺,六點多起來,午飯后再睡個午覺,每天都寫字。

  楊絳的一生,低調是出了名的。有一年,她的新著出版,出版社有意請她“出山”,召開作品研討會。楊絳坦陳:“我把稿子交出去了,剩下怎么賣書的事情,就不是我該管的了。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,不是肥皂水,不能吹泡泡,所以開不開研討會其實應該叫做檢討會,也不是我的事情。讀過我書的人都可以提意見的。”

  即使忽略“錢鐘書先生的妻子”這一稱謂,楊絳先生自己的著作亦可在中國文壇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:《堂吉訶德》的經典翻譯讓她獲頒西班牙國王親授的“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勛章”;小說《洗澡》、《我們仨》、《走在人生的邊上》體現了她的靈性文字。

  回顧先生的百年一生,她與錢鐘書相濡以沫,甘心生活在錢鐘書的光環下,默默當著“錢辦主任”;錢鐘書去世之后,她說自己是“他們家留下來‘打掃戰場 ’”的。

  1997年早春,女兒錢瑗去世。1998年歲末,錢鐘書去世。“家在哪里,我不知道。我還在尋覓歸途”,這是楊絳《走在人生的邊上》中平靜悲愴的文字。

  而現在,百歲之際,楊絳說,“我心靜如水,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,過好每一天,準備回家”。 (中新)

楊絳與錢鐘書留影(資料圖)

  悲天憫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

  潤澤之筆回首往事不枝不蔓

  楊絳在翻譯界可謂大家。通曉英語、法語的她自學西班牙語,翻譯了巨著《堂吉訶德》。1978年《堂吉訶德》中譯本出版時,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,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。

  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盧翎說:“楊絳的散文平淡、從容而又意味無窮??芍^‘不著一字,盡得風流’。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,在平靜、平淡、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。”

  《干校六記》《將飲茶》是楊絳的散文代表作。盧翎說:“我常對學生們說,先生的作品有一種洞悉世事的深刻,有一種知識分子于亂世固持的良知與操守,還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。這對于當下在浮躁而喧囂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識分子獨具意義,起碼可以使他們理解自己、理解他人,面對宿命更具一種從容、曠達的姿態。”

  楊絳的文字韻致淡雅,獨具一格,更難得的是,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,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,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,發人深省。(新華)

錢鐘書一家三口(資料圖)

  忍痛完成女兒丈夫遺愿

  百萬稿費版稅盡捐母校

  作為錢鐘書先生的夫人,錢瑗教授的母親,且不說她在事業上和生活上給予丈夫及女兒莫大的支持,最令人動容的,是當錢鐘書和錢瑗相繼去世后,楊絳忍著巨大的悲痛,繼續完成女兒和丈夫的遺愿。

  錢瑗生前曾打算寫《我們仨》一書,還起好了寫作大綱,然而卻因為早逝未能如愿。為了滿足女兒遺愿,楊絳以她的視角寫出了《我們仨》,內里充滿對親人的深情追憶,讀之令人惻然。

 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書的牟朦是楊先生的忠實“粉絲”。2003年,一本《我們仨》讓她在很多個夜晚里淚流不止。“文學家的身份讓她在磨礪中已經參透了世事,而妻子和母親的身份又讓她不舍每一天的回憶。”

  楊絳在晚年以驚人的毅力開始整理錢鐘書的手稿書信。高群在《楊絳這一百年時間中》寫道:“錢鐘書的手稿多達7萬余頁,涉獵題材之廣、數量之大、內容之豐富,令人驚嘆。手稿多年隨著主人顛沛流轉,紙張大多發黃變脆,有的已模糊破損、字跡難辨。重重疊疊,整理起來十分辛苦。2003年,《錢鐘書手稿集》能及時與讀者見面,楊絳功不可沒。而出書之后,楊絳卻以全家3人的名義將高達數百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,設立‘好讀書’ 獎學金。

錢楊晚年(資料圖)

  固守傳統文化的淡泊與堅韌

  “和誰都不爭,和誰爭都不屑”

  楊絳十分鐘愛英國詩人藍德的一句詩:“我和誰都不爭,和誰爭我都不屑。”前半句說的是淡然的心境,后半句則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,恰恰是先生自己的寫照。在上個世紀那些風雨如晦的日子里,楊絳以自己的方式保持了知識分子的尊嚴。一個羸弱的身體卻支撐著如山般堅硬的風骨,與諸多共遭劫難的學者共同筑起了中國知識分子不倒的脊梁。

  楊絳的內心是堅硬的,又是柔軟的。初中語文課本中收錄了她的短篇作品《老王》。高中生陸天琳回憶起不久前學的這篇課文時說:“我覺得作者的內心是很柔軟的,她被善良的老王感動,自己一定也是個善良的人。”

  楊絳先生晚年閉門謝客,但千千萬萬的讀者卻不會忘記這位世紀老人對我們的影響和啟迪。 (新華)

楊先生的著作。(資料圖)

  錢楊趣事

  公公代兒寫情書

  將兒托給兒媳婦

  錢鐘書和楊絳第一次短暫分開后,錢鐘書寫信寫得很勤,連父親錢基博也看出了端倪。有一天,老先生擅自拆了楊絳的一封信,從而對楊絳大加贊賞,原來那封信是楊絳寫來和錢鐘書討論婚嫁問題的,她這么寫:“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,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,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。”錢基博看完,也不問錢鐘書的意見,自作主張提筆給楊絳回了一封信,夸獎她明理懂事,并鄭重其事把兒子“托付”給她。

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
亚洲人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_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精品一线天在线观看_久久无码视频

<center id="dj4n8"><s id="dj4n8"></s></center>
<center id="dj4n8"></center>

<center id="dj4n8"></center>

<center id="dj4n8"></center>